第125章 识别系统(1 / 3)
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杨广几人什么态度江晓根本不管,作者都不尴尬,他还管那么多?
嗯,作者也不尴尬,并且想说,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审核的。
不过,虽然赋予一支“军队”内核很困难,但改造一下它的形式还是不难的。
军、团、队、旅、伙、伍这样的编成就暂时不改了,这是冷兵器时代几百上千年战争总结出来的、适合此时作战形式的指挥层级,没必要改。
但有一样,江晓觉得非改不可。
那就是识别系统,包括“敌我识别”和“指挥识别”。
只要作战就存在敌我识别的问题,这个基本逻辑不用多说。
在古代,“对阵”、“远攻”和“短兵相接”是三种最主要的作战形式。
“对阵”和“远攻”就不说了,双方阵列分明,基本上不用太操心敌我,只要是对面的、阵外的统统是敌人,杀就是。
即便有接阵,那也有“锋线”存在,配合旗帜和简单的标识,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短兵相接就不一样了,几百数千甚至上万人以上的大规模“械斗”同样存在,在这种混乱的场合下,快速准确的敌我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古时受条件所限,很多时候并没有统一的制式军服,即便强如盛唐,各地府兵服装也是五花八门,《旧唐书》就记载,太宗年间“装具……凌乱,非一府独存”,这更加剧敌我识别的难度。
《李卫公兵法》记载了唐军的“识别系统”,“以旗为辨……各令本军营、队识认其旗。如兵数校多,军营复众,若以异色认旗,远看难辨,即每营各别画禽兽,自为标记亦得。不然,旗身旗脚,但取五方色回互为之,则更易辨。”
江晓想象不出这有多易辨。
就算易辨,本营的旗帜能记住,但其它营的呢?总不能把己方所有部队的旗子都记住吧?
鬼知道对面打狗旗的是敌军还是友军,“各以禽兽为辨”,极有可能还没辨清楚禽兽自己就被禽兽宰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巾军”、“赤眉军”、“红巾军”这些土法识别上马,但终究草率了些。
除了“敌我识别”,另一个问题就是“指挥识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