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教化的传承(7)(2 / 4)
最后,这对父母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态度坚决要跟达之先生走,于是也就同意了。</p>
达之当着这对父母的面,给孩子起法名为“普道”,意思是普通人也能得道的意思。</p>
然后,达之就带着孩子继续云游天下去了。</p>
后来,达之先生就把衣钵传给“普道”了。</p>
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最初,“普道”也只是达之的弟子之一,当然也是年纪最小的弟子。但是,这个孩子道心坚固,一心向道,一心办道。因为他自己亲证了自己的轮回,能清楚忆念起前世的无奈与痛苦,所以这一世的“普道”已经不再对社会上的发生兴趣,而是一心静思永恒的道理,思虑个体的生灭之理。</p>
达之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又是怎么把衣钵传给普道的?</p>
某个春日的下午,晚年的达之来到一处水滨,他在湖水里把身体洗干净,又把身上脱下来的兽皮衣在湖水里洗干净。然后,他把兽皮衣铺在干燥干净的沙滩上,他赤裸着身子,以自己的手肘当作枕头,侧卧在兽皮上。他对跪在身边的普道说:“孩子啊,我有什么要对为师说的吗?”普道说:“我为老师唱首歌吧。”</p>
普道唱了什么歌啊?</p>
那是一首温柔地拂动心弦的歌,曲调深沉悠远而情意绵绵,歌词是:“我的父啊,在那高处,把我保护;我的父啊,在那路途,伴我行走;我的父啊,要离去了。”</p>
普道的歌声反复唱咏了三遍,歌声终于歇了。</p>
达之的灵魂在普道的歌声中乘鹤归去了。普道在这水之滨山之阳安葬了亦师亦父的达之。</p>
达之离世后,我把原来附在达之心意之中的那一丝灵识,转而附在“普道”的心意之中,继续我对大观星球的修行人的止观经历。</p>
继续说说普道的事迹吧。</p>
普道回到了父母所在的故国,在故国大都,他创办了一所私家学校。他给学校起名为“福道塾”,意思是教授如何获得幸福的道法的学校。</p>
经过多年的坚持办学,普道的私家学校渐渐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源,学生不但在这里领悟修身之道,也学习在社会上立足、生财、和睦家庭之法。</p>
普道的父母帮助料理学校的杂务。</p>
这也是最好的安排,又能修道,又能教书育人,一家人又能团聚在一起。</p>
大都的一个小官吏把女儿嫁给了普道。</p>
说起来,这个小官吏还是大都负责国民教育的机构中一个基层小吏。普道因为办学的一些事宜而结识了这位小吏。先是小吏的女儿看上了普道,主动来“福道塾”帮忙并对普道表示了好感。普道也觉得父母需要有人尽孝,自己也觉得这个女孩很符合自己的心意,于是就合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