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再上青城(2 / 2)
“路无远近,小友也莫要自谦,明悟非在取道途径,而在于悟本身”老者笑看着王安说道:“宋代朱熹号召儒家学子格物致知,想法对,方法错,终是不能明悟啊,王阳明知行合一,想法对,方法笨,却也能走得更远,但也只是更远啊,这些都是前人在感悟道的过程中走过的路,小友以为孰远孰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明悟之道,悟到坐看风云,悟不到山穷水尽”王安起身一拜说道:“受教了”
“大道亿万,悟到了抽丝剥茧,悟不到一团乱麻”老者招手让王安落座说道:“大智者挥刀一斩,一切清明”
轰然,王安呆立当场,竟是一时忘了坐下,一瞬间魂游天外,只见得那不见项背的高大巨人一刀挥下,万法清明,天地开阔,一切井然。这一幕久久不散,王安看着眼前的景象,也久久未动。似是被那一幕定住了神,那刀锋划过的弧线,不断延伸,却始终不散,无比震撼。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王安才从那份震撼中清醒过来,却发现眼前早已没有了老者,没有了茶桌,没有了大殿,只有青城山下飘飘洒洒的落雪,和逐渐暗下来的天色,竟已是黄昏时分。
此时的王安,已是满身积雪,好似已经站在这里许久许久了,收回心中的震撼和明悟,王安茫然四顾,似是想要寻找那老者,却又不知该怎么寻找。自己还有很多问题想要和他探讨,难道以后再也没机会饮茶畅谈了么?王安怅然若失,每回见面,都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受益良多,太难得了。
“小友大才,不必拘于形式,有缘自会再见,请回吧!”这时那老者的声音忽的在王安脑海响起,让王安不由得一怔,然后向后山深深一拜,转身而去。
这一趟青城山行,王安内心久难平静,连续几天都在恍惚中回想那一刀的情形,大气魄,大智慧,大毅力!但是,王安却无法从中领会真意,坤伯知道,那是因为王安阅历尚浅,年龄还小,心存善念,对这样的场景还是无法理解,按照坤伯的意思,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让王安接触这种东西的,可是谁想到人家自己居然一语顿悟领会到了那一层次,这让坤伯喜忧参半,喜的是王安悟性实在是太高了,这个年龄达到这个层次,这已经不是逆天了,这是要翻天了,忧的是,太高层次的东西会对他的成长带来压力和打击,一旦产生心魔,会一蹶不振,从此一落千丈。不过看这两天王安的反应,他应该还能坚守本心,应该能心无旁骛吧。
王安并不神往那种形式,只是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三天后,王安才完全收回心绪,不再想那种震撼,对于道,不是天天参悟就能明的。
放下心绪后,王安依旧每天到图书馆翻阅书籍,整个高三,就他最小,也就他最清闲,别人都恨不得一天当三天用,他倒好,整天看书,而且还不是课本。
其实别人不知道,王安从五六岁开始,就很少睡觉了,只不过别人看不到他的生活,以为他清闲,高一高二的时候,别人在追星,在听歌,在抄歌词。他却一直都在学习,修炼的最大好处就是让他身心健康,随着他运功越久,他甚至连吃饭都很少,自开学以来,他已经向学校申请不用专门找人给他做饭了,做了不吃是浪费,可是他现在很少吃饭,怕别人多想,他干脆不让别人知道,
而上小学中学的时候也一样,别人琴棋书画,武术舞蹈的时候,他在看课本,等到别人把那些学了半吊子的都丢掉的时候,他已经毕业了,专注也是那几年,毁人也是那几年,很多家长,偏偏利用那几年专注的毁掉了自己的孩子,最后还怪孩子不够努力,细思极恐啊!
一晃又要到寒假了,王安决定今年过年还是留校,这里比较方便,图书馆也好看书,有时候,王安也会一个人去省图书馆看书,一看就是一天,没人打扰,清静,自在。
修炼也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时期,王安感觉,气旋自动运行以后,更快了,汇入的元气也更多了,凝实的气旋和外圈都基本达到饱和了,这种情况下,暖流与寒流连接处有时候会交织在一起相互干扰,这种情况就会使丹田隐隐作痛,扰乱王安的心神。
坤伯让王安运功修炼的时候不用引气,固守丹田用意念引导气旋转动,控制气流汇聚不散,王安尝试了多次还是不行,一咬牙,关闭六识,集中意念继续尝试,这样不眠不休的坚持了三天,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气旋终于可以稍微调动了,王安感觉有效果,继续运行。
五天,十天,十五天,慢慢地,气旋调动的趋于稳固了,而这时,之前驳杂的部分气流中,暖流里驳杂的寒流在暖流中逐渐形成一个圆,使得暖流中驳杂的寒流迅速汇聚,而寒流中驳杂的暖流也一样,逐渐的在寒流中形成一个圆。
轰然一声,阴阳鱼图形成了!
呼,王安听到脑海里坤伯长出一口气的声音,自是知道,这个过程,坤伯比他还要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