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新的支线,志同道合』(1 / 6)
身为一方父母官,赵言饱读诗书,于景泰二年中举入仕,而后于景泰五年奔赴巴平县担任县令。
十年县令,赵岩也熟知官场,见过不少世面,但依旧没有忘记读书之道,圣人经义。
每日无论多忙,都会抽出一个时辰的时间来看书写字。
也正是因为如此勤奋,他也被文院选中,成为陪同审考,不要小看一个陪同审考。
虽说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官职,可却也是入了文院法眼,算得上半个文党之人。
若时机成熟,便可前往景国文院进修半年,到时候便是一个团队,在朝堂当中,也算是有大树乘凉。
正因如此,赵岩并非是那种酒囊饭袋,有一定才华。
所以当看到许守云这份答卷时,赵岩第一时间是赞叹好字。
字迹秀美,排列整齐,而且文字当中有一定神韵,不说大家之作,但也算得上是上上之选。
光是这样的字迹,放以往县试,即便文章内容相差部分,也能过关。
但真正让赵岩惊愕的是,答卷最后的一段注释。
这次县试,他们三人已经进行一定的交流。
民意如水,君子似舟,何人撑篙也?
君王提出这个问题,答案就是君王。
而大儒的注解,答案是圣人。
朝廷出这道题,其实也存在某种意思,是支持君王,还是支持文院,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事情。
然而,许守云的答卷,却给出几乎完美的答案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个回答,简直就是完美回答啊。
若支持君王,必然容易超纲,文院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可若支持文院,对于朝廷而言,你眼中只有圣人,没有君王,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