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谋士以身入局(三)(2 / 9)
虽然这段经历被后人美化成“天子守国门”。
但对于还未成年的唐世平来说,用“颠沛流离”来形容那段经历再合适不过。
在征战的路上,唐世平看到了太多百姓流离失所,也见过了士兵以百姓为食的人间炼狱。
他也看过武者为了守护百姓而自我牺牲的,但同样也有武者为了赢得胜利吸食己方士兵精血的。
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他还不算强大的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那时他便明白,战争是残酷的,百姓是受苦的。
但同时他的父皇也告诉他,若不发动战争,受苦的还是百姓。
这种撕裂的感受始终在折磨着他。
正如他一方面仰视父皇一往无前,绝不退缩的顽强形象,另一方面他又看到战无不胜的父皇为了夺回稳固政权,不得不以各种代价请国师出山,这亦是妥协。
正是在这种互相矛盾的撕裂感中唐世平长大了。
到这里,或许人们会认为唐世平将会成为精神分裂的变态。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青年时的他勤奋好学同时又善于思考,为人谦逊同时又兼具城府。
总之,历史上所有明君、贤君年轻时的模样他都有,甚至有过之。
但其实唐世平内心的撕裂并未抚平,反而越发强烈。
直到那场秋狩局。
他见识了国士无双的国师在面对灾难时的果决,也见识了来自平凡的无畏和发自尘埃的呐喊。
尽管这两种力量在当时对立,但在唐世平看来却并非如此。
出身微末的武大奎和云学知明知必死结局,亦敢做出螳臂当车之举。
地位尊崇的国师,宁可背千世之骂名,也要做出冷酷无情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