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给自己贴金(1 / 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带着农场混大唐 ”查找最新章节!
研究院里这些人大多都是科举不第的士子,很多人都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办法在科举之前获得朝内大官的认可和举荐。
所以空有一身才华也进不了朝廷当官,在古代,读了书却没有当官很容易遭人耻笑的,毕竟读书实在太消耗资源了。
而李愔创造性的开办了一个研究院,里面的作监也是配有官街的。
就这个官衔,让无数的落仕子弟匆匆赶来应聘,其中的良材美玉自然数不胜数。
事实证明,在研读经书子集的华夏人面前,科研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经书子集本身就要求了很高的逻辑性。
而且做不了官的读书人大多一条筋,沉的住气。在获得了一段时间的数学训练之后,这些家伙开始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研究热情和科技高产。
李愔本来还想引入绩效管理制度的,这个东西他很早以前就和湘儿等人说过,但是教会了是一回事,能够彻底执行下去也是一回事。
这个朝代是资本家最好的朝代,因为工作稀少,很多人不得不局限在田亩之中,在农闲的时候就只能无聊的抬头看天,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庙会和戏曲传世。
大家都是在农闲的时候举办些庙会,或者互相唱个山歌,已成民俗民风。
现在不一样,李愔把工作往他们面前一铺,众人哪里还会挑选,撂着胳膊就上了。
还操心李愔会嫌弃他们都瘦弱,因此,很多人都在结算工钱之后,向自己的工头贿赂些银钱,让他们别把自己给遣散了。
李愔辛辛苦苦准备的那些管理类的东西,并没有半点用处。
需等这群人真正是富饶了十年二十年之后,心中不再那么恐惧失业和天灾人祸,他们也会开始注意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是俗话说的投入和回报。绩效这个东西也会开始慢慢的产生效果。
这个时间自然是越久越好,站在李愔的角度,要是还花成本去做绩效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
可现在识字的人都没多少,门口那群川流不息的人就是在为李愔的文会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