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聚众庐江(1 / 3)
若非那晚在秦川茅屋后面的事,秦亮或许不会对陆师母有非分之想、哪怕她颇有姿色。但有过管中窥豹,却不知全貌,他反倒有些好奇、心心念念。有时人便会有一些如此莫名的执念。
这次秦亮总算如愿以偿,仔细看清了陆师母的全貌。
然而陆师母表现得很纠结,秦亮见她并不是半推半就,而是确有极大的心理负担。他权衡了轻重,终于还是没勉强她。女道士的作为也着实奇怪,她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让摸。
本来说不再去送陆师母,但次日一早秦亮还是叫饶大山赶着马车,在城北门附近的路边目送了她们。
陆师母几番回首。她戴着帷帽,秦亮看不清她的表情,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感受。但人和人的感受不一样,反正在秦亮的心里、主要是不安定感。若是安稳,他也不会早早就开始准备蜀国的后路。
……不过这种不安定感,很快就淡化了。秦亮接下来的时间忙得昏天黑地,没有太多精力再顾及自己的感受。
很简单的事情,主要是推广堆肥,以及考察大别山北部、两个因兵祸被废弃的铁矿场。
难点在于急迫。若是假以时日,持续个十年八年,堆肥得到粮食增产,定会让周围的豪族、屯户渐渐效仿,不用费多大劲就能扩散。但秦亮等不了几年,立刻开始推行、只能依靠行政命令,官吏屯民都没多大积极性,只是为了应付郡府的差事。
所以秦亮无数次到各地去巡查,并当场指出具体问题。他经常身上脏兮兮地回府,便是因为离堆粪太近、不注意就会沾上混合腐土。
庐江郡一共四个县,包括郡治六安县,芍陂西北岸的阳泉县,六安西南方向、沘水西岸的博安县,以及六安南边的灊县。
兵屯就有两万多户,还有数万民屯,以及豪族占田的附农。秦亮光是去当地召集管理五十户的屯长、让他们来学习堆粪,便要花很多时间。只是口头下令县令以及属官不太管用,官吏们干得太慢。
秦亮这时才明白了,司马师为何总是匆匆忙忙、很少有寒暄废话的原因。估计司马师手下也有很多事,而且他一直在亲力亲为,不断处理各种具体事务,所以来去匆匆。
……年底之前,马钧、陈安也如约来到庐江郡赴任。秦亮接待后、便没怎么管他们,只是拨了钱粮给陈安,叫他自己找人,先想办法把铁矿开起来,建造汉朝炼铁高炉、能冒烟再说。马钧那边则给了曲辕犁的图纸。
秦亮自己还有不少事忙活,除了堆粪,他还在招募私兵。兵员主要从民屯中选,选到的户、便从屯户简牍中减去。反正豪族也在侵吞屯户,少两三千户没什么大碍。
庐江郡的大士族都在吴国,在老家早已没了根基。剩下的都是一些小豪族,像以前秦亮在平原郡的庄园一样,有一些土地附农;并且多半有人在郡城、县城里做官吏,与郡守和县令勾连一气。
秦亮也没动他们的产业,否则剩下的百姓都是目不识丁的屯户、附农,没人管理地方了。不过进行了一些交易,把之前安城附
近被吴军劫走了人口的庄园分了,秦亮独占了近半。
而那些民屯便几乎等同于农奴,用了官府耕牛的屯户,田税高达荒诞的近七成。所有人都处于半饥饿状态,活得相当惨。但凡不老实的、或是有点关系的人,都不会做民屯的屯户,日子实在太难。
那些人之所以没跑到东吴,是因为据说东吴那边的士族庄园、压榨得更狠,天下乌鸦一般黑。以前魏国朝廷想在淮南、也实行家眷分离的错役制,导致一直有屯民逃跑去吴国。后来朝廷取消了错役制,不再管淮南民屯,人们也就不跑了。
但即便半饥饿的屯户,也总有一些天生个头比较高大的青壮。秦亮把他们挑出来,然后在六安城的南边分屯地、调运供给粮食,吃饱了好训练。
新招募的人马不叫私兵,名叫郡守部曲。虽然不止秦亮有这种兵,但他还是找好了理由,便是开垦并守卫舒水流域的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