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帝国经济制度的崩溃(2 / 3)
距离穿越者的皇图霸业越近,百姓的负担便越重,直至全面崩溃。
好在刘招孙从一开始便适应了崩溃。对他来说,只是一次次考验。
再苦一苦百姓,在这里并不是梦呓和影视剧台词,而是某种迫切的政治经济现实。
每当夜深人静,与嫔妃们缠绵悱恻结束时,刘招孙们心自问,总会安慰自己说,古往今来,所有帝国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英国是这样,法国是这样,俄国是这样,大齐,也概莫能外。
~~~~
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仁宗时代,帝国解密档桉,才为世人提供了了解太祖统治时期,农户暴动主要成因。
在这份绝密档桉中提到,太初四年(1636年5月受命前往铁岭平定农民暴动的第二兵团主官邓长雄,在写给太上皇的有关该省农户暴动的奏章中指出:
“这次暴动(即铁岭暴动的主要原因,和关内其他府县的情况是一样的,是对余粮收集制不满和农会横征暴敛、粗暴推行余粮造成的。”
“余粮收集制”,是大齐在武定初年推行的一项军事政策,后世也称之为“粮食摊派制”。
尽管武定皇帝在继位之初向天下百姓描绘了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世界,但事实上,这样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是不可能完成的,至少在刘招孙有生之年(两百年内是不可能看到的。
理论和现实一旦发生冲突,现实便会用强大的力量将理论扭曲,进而让理论适应现实。
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大齐王朝派到各地农会收粮的征粮队,在收集所谓“农民们的余粮”过程中,通常采用暴力手段,强行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包括他们用以活命的口粮和来年播种用的种子粮。
帝国的战争没有一刻停歇,所以征收也不可能放缓,尽管朝鲜和南明每年向大齐支付巨额的银两、粮食以及各种物资,然而对于这样一架不断扩张膨胀的战争机器来说,那点岁币物资不过是杯水车薪。
而且,帝国派往朝鲜四道的军队,基本都是负收益,占领朝鲜人地盘的成本,远高于当地能支付齐军的授意,所以,准确来说,在收割东南亚和日本之前,帝国将不得不长期对国内百姓收割,这种收割不仅仅局限于富户。
国用不足则虐之于民,余粮收集制度自然激起了各地农户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引发了无数场暴动。
总之,大齐帝国农业的集体化(也就是成立农会和余粮收集制度,是一场统治运动,本质上,不外乎是对农民进行国内殖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