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代入感的一幕(2 / 2)
蒙古兵齐声欢呼,白毛大纛高高竖起,号角呜呜吹动,四下里喊声震天,一排排蒙古精兵整整齐齐的冲了过来。敌军人数虽多,但都聚集在土山四周围攻,外围的兵卒一败,中间你推我挤,乱成一团。
那黑袍将军见势头不对,大声喝令约束,但阵势已乱,军无斗志,不到两个时辰,大军被杀得冰消瓦解,大股歼灭,小股逃散。那黑袍将军骑了一匹黑马,落荒而逃。
铁木真是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他不但身先士卒,还以身诱敌,也就是这样胼手抵足,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权威。
再看一下《曹刿论战》的原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那是金庸的铁木真古为今用,活学活用。
事实上铁木真并没有读过《左传》,他就是分散且隐藏自身的精锐兵力,不和对方硬碰硬,然后等敌军耗尽了,再集中整治。
而且铁木真受伤,也是用了刘邦的典故,刘邦也中了项羽一箭,明明是刺中胸膛,他为了稳定军心说成是脚被射中了。
这里的铁木真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没有隐瞒,中箭坠马,继续战斗。他有生死相随的部下,又受伤不下火线,继续奋勇作战,而且头脑还很清楚。
一般人的话,自己一受伤就会慌乱,然后发怒,管它什么部署,先活剐了对方再说!
而铁木真受伤之余还是尊重军事的部署,他的确是天才,也是出色的领袖。
就这样寥寥几笔,也是几种元素合成了一个英雄的形象,而这一切都被幼小的郭靖看在眼里。
别小看孩子,他现在不懂什么,等懂事了,他就会汲取养分,选择自己的人生。
现在看到郭靖躲在小山上观战,他也坐得住,一场大战打了两个多时辰,也就是四个多小时,都是半天工作时间了。
而书里的郭靖,隐隐就是小时候的读者自己,我也是很小的时候,跟着大人去录像厅看83版《射雕英雄传》,小时候看得都是热闹,大了就懂了。
现在看到这一幕,还是会产生代入的联想,那么接下来会如何呢?明天继续!
22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