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抗联部队的情况(下)(1 / 2)
像我兔的长征。艰难是艰难,但军团、师、团、营、连、排、班等各级建制都很健全,而且“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的思想也贯彻的很彻底,由党牢牢的掌控住军队。
在党的领导下,部队的组织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部队甚至能爆发出来寻常部队数倍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
我兔长征的部队总计加起来将近十万人,共有十二个师,虽然各部人数不一、战损不同,但一个团再少,也会有个七八百人,一个师再少也有个两三千人的部队。
而到抗战之后,我兔发展的更快,很多主力团都有个四五千人,而像李云龙的独立团,更是发展到了上万人的规模;虽然后来整编的时候也施行过大连小团的编制,也就是团直辖五个连的那种基干团或地方团。
但那一个团少说也有六七百、七八百人的规模,跟抗联这种没有营的团不可同日而语。
而抗联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是为了壮声势的缘故,你要是不知道这其中内情的普通老百姓,一听说抗联有十一个军几十个师的部队,是不是也会打心里认为抗联有几十万的部队?
那些饱受鬼子欺压的老百姓们要是听到这个情况,是不是打心眼里也想支持抗联,想和抗联的这几十万大军一起把小鬼子赶回老家去?
扯虎皮、拉大旗,这种“小聪明”要是发挥的好了,有时候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当然,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弊处的,那就是当抗联再鬼子的一次次的打击下伤亡惨重甚至销声匿迹的时候,更加深了普通老百姓对鬼子的恐惧,使得老百姓更加不敢支持抗联、甚至主动停止与抗联的接触了。
这也使得抗联为了避免鬼子对和他们接触过的老百姓进行报复,只能依托“密营”这种小型基地进行战斗,没有固定根据地进行休整、补给、征兵的抗联最终只能是越打越少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国人几千年“官本位”的思想在作祟了。
抗联在发展过程中,是拉拢和收编了很多的抗日武装才壮大了自身的。
要知道,九一八之后,整个满洲大地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抗倭武装比比皆是,什么山林队、自卫队、救国军、民众自卫军等民间自发的武装,还有奉军残部组成的义勇军等半官方的抗倭武装在战斗。
而这些武装,很多最终都被抗联给收编了。
但是,收编这些武装是要给名义和编制的,换句俗话说,就是收编这些武装是要给人家“封官”的,而且,有些人给的官小了还不行。
满洲大地自古就民风彪悍,很多人都是因为一腔热血或者国仇家恨才拉起队伍上山的,即便不投靠抗联,他们也能在某个山头上称王称霸,过的逍遥自在,投了抗联反而要直面小鬼子的大军,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划算的。
而且,满洲还出现了全国唯一的一个胡子大帅,给满洲的很多绺子做了一个“好榜样”,很多人也想学习张大帅,占据一方地盘称王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