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在下赵普 有两下子(1)(1 / 1)
赵普回到:“在下赵普,字则平,籍贯是蓟州(今隶属于天津),后来因为战乱避祸,就迁居到了洛阳。当时永兴节度使刘词,觉得我品学兼优,还有一定的才能,就聘请我做了幕僚,对我还比较器重。在做刘词幕僚期间,我协助刘词处理了不少事务,颇多善政深受当地民众欢迎,一直到刘词去世。刘词在病重期间,为了准备了推荐信,对朝廷说我有些有点,可堪当大任,在刘词的推荐之下,我也就被朝廷录用了。现在正好滁州刚刚安定,所需要的各类行政人员,都需要安排过来,同平章事范质又举荐了我,陛下便任命我为滁州判官。我领完旨意便马上动身,没几天就来到了滁州。因为一直听闻赵统领大名,很早就想拜会赵统领,这不我刚到滁州,还来不及料理其他的事情,就赶过来拜见赵统领。”
赵匡胤听完就鼓掌,说道:“赵判官气宇轩昂,说话条理清晰,字词明了,果然是有大才之人,,你刚到滁州,还有许多事处理,那你先去忙吧,等闲暇时我们再畅聊一番。”
赵普的履历和口才都让赵匡胤十分满意,只是不知道赵普是不是真的有他说的那么好,还得找机会试他一试。
此时滁州刚被攻占下来,赵匡胤也担心会有一些残兵留卒,暗中隐藏了起来,或者继续为南唐探听军情,或者会去联络地方上的土匪搅乱秩序,稍微有点没注意到,就会带来很大的祸患,所以命令部下发起了清乡。
某日,兵士们抓来了一百多个乡民,全都被指正是盗匪,赵匡胤都没审问,就说道:“先关进大牢,找个时间全都拉出去砍了。”
刚好赵普就在旁边,这赵普因为在第一次拜见赵匡胤后,发现还和赵匡胤蛮投机的,所以每天都会到赵匡胤这里帮忙做些事,这次恰巧听到赵匡胤对于兵士抓来的疑似盗匪不经审问就要处以极刑,心里觉得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赵普就直接对赵匡胤抗议说道:“赵统领,这里可是一百多条人命,都是他们是盗匪,但是又提供不了真凭实据,现在又不经过审问便直接将他们一律处以极刑,如果他们确实因为真是盗匪被砍头也就罢了,如果是有人公报私仇、把良民诬蔑为盗匪,都没有确认清楚就立马砍了,这不是视人命为儿戏么,简单点说,就是草芥人命。”
赵匡胤听完笑着说:“赵普啊赵普,说你是个书生你还真就是个书生,说的话听起来总让人觉得有些迂腐,你要清楚,这里原来是南唐的城池,我们打下来之后,这里的百姓全都算得上是俘虏,我可是把他们全都赦免了,都没有治罪,这已经是法外开恩了,现在这些人竟然还不悔改,甘心为盗为匪,如果不立即实施极刑,如何能以儆效尤避免将来还出现这种情况?”